500元回血一万技巧真实案例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500元回血一万技巧真实案例 > 新闻动态 > 师承问答笺003辑丨药量即兵法,多寡关乎气机胜复

师承问答笺003辑丨药量即兵法,多寡关乎气机胜复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9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前言:

自师承班开启,跟诊林老师的临床时光里,师生间的一问一答,早已是诊室里寻常却珍贵的风景。

老师问诊时的提点、辨证时的解惑,学生临证时的困惑、思辨后的追问。

都源于真实的诊疗场景—或许是对一方配伍的探究,或许是对某个脉象的辨析。

这一来一往的对话,藏着中医传承的温度,更凝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进阶密码。

愿这份问答能让同道深知,中医之路需多问、多思、多践,方能在传承中扎根,在临床中成长。

图片

问:理中汤中人参用量为何有3两至4两之差?

答: 此中藏太阴湿土气化之机!

若舌胖苔水滑、脉濡如按棉絮,是土虚水泛,人参用3两配白术等量,遵《本经》“人参补五脏”以实脾堤水;

若见唇萎脉微、气短不续,乃大气下陷,人参增至4两,合炙甘草成“土中升阳法”。

暗合圆运动脾土左升之力—彼时人参非为补津,实借其《本经》“开心益智”之功提挈宗气。 问:四逆汤生附子常用1枚,何时需破格用至2枚? 答: 关键在少阴寒水是否冰结!寻常肢冷脉沉用1枚足矣;

若见腰中冷如坐冰、尺脉沉迟似绝,此坎阳欲熄,必用2枚生附子。

须知《本经》言附子“主风寒咳逆邪气”,其力在破阴凝;

重用乃借其剽悍之性,助圆运动“肾水温升化肝木”之气化。

然须配炙甘草2两制其烈,此仲景“猛药驭舟”之智。 问: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等量,何时需调整比例? 答: 全在左右脉势较量。

桂枝主升发,芍药主敛降。

若左脉弦硬压右脉(木亢克土),则芍药增至桂枝1.5倍,成桂枝加芍药汤,引阳气内归太阴;

若右寸浮大而左关弱(金强木郁),桂枝反超芍药1/3量,如桂枝加桂汤,助肝木冲破肺金压制。

此即圆运动“左升右降”动态平衡之术。 问:小柴胡汤去滓再煎之法有何深意? 答: 此非工艺,实为气机转化枢机!

柴胡升春生之气,黄芩降秋敛之金,去滓再煎令二气和合,正应少阳为“游部”特性。

《本经》载柴胡“主寒热邪气”,黄芩“主诸热”,久煎则寒热互结之气得解,更利三焦水道通行。

现代煎煮40分钟以上者,可效此法。 问:真武汤中生姜用至5两是否过峻? 答: 恰是启动少阴水脏之关钥!真武汤证水泛为患,非寻常生姜可制。

《本经》谓生姜“去臭气通神明”,实取其辛烈开玄府、发陈气之力。

重用5两配茯苓,正合圆运动“火生土→土制水→水润木”循环:

生姜启离火暖土,土旺方载茯苓利水,水去则肝木得养。

脉见沉迟舌淡者,此量最宜。 问:乌梅丸治厥阴病,黄连与黄柏同用岂非寒凉太过? 答: 妙在二者分治上下二焦!

黄连味苦入心,《本经》主“热气目痛”降离火;

黄柏苦寒入肾,《本经》“主五脏肠胃热结”清坎中伏火。

配桂枝、附子温升之力,成“龙雷之火归海,离日之光下济”之局。

圆运动角度看:此乃以苦坚阴济心肾,辛温助风木上升,厥阴风火自平。 师承心要:药量即兵法,多寡关乎气机胜复。

尝云:“仲景方中,三两非数,乃象也—象天、象地、象人三才互动。”

学者当于《本经》药性悟其质,于六经框架定其位,于圆运动察其势,三者合一方见经方真颜。 贯穿逻辑: 1. 理中汤量变→太阴湿土气化层次

2. 四逆汤增量→少阴寒水冰结程度

3. 桂芍比例→左右脉势升降博弈

4. 小柴胡煎法→少阳枢机气化奥秘

5. 真武姜量→水火转化启动枢纽

6. 乌梅丸寒温配比→厥阴风火燮理大法

欢迎各位老师加林老师微信一起学习交流。

为防走失,关注以下公众号: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